第五百八十章 小王八蛋(二合一)_杂家宗师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五百八十章 小王八蛋(二合一)

第(2/3)页

青书这个第一副总撰修官,兼《地理志》修书时的主事人,功劳第二跑不了,其余的四位副总撰修官,低马、冷二人一等,也有不斐功劳。

  这六人是正副总撰修,功劳肯定大一些,但再在他们之下,谁为先后,可有得争论了………

  ………

  俗话说文人相轻,大儒名士都有这个毛病,更别说这编撰馆里多是一群追逐名禄的俗人了,否则其也不会弄了这么一场闹剧。

  其实这修撰《地理志》的五年,众人本就不是一团和气,大大小小积累了不少的矛盾,只不过有上司压着,又顾忌着修书大局,方才隐忍不发。

  但如今面对这不久之后的论功行赏,重利之下,大家都些人心浮躁,心态不稳,暗地里琢磨怎么借此成书之即,让自己露个脸,搏出个好前程。

  众人都这么想,这编撰馆上上下下的气氛也就变了,变得更为焦灼起来。

  往常马晋、冷青书或者其他四位副总撰修在这坐镇时,众人心里有小心思也不表露出来,结果今日也是巧了,六位总撰修全不在编撰馆里。

  而没有上司压着,这馆内众人的小心思便开始蠢蠢欲动起来,也不知道谁先开的口,众人就开始为自己争起功来。

  起先,大家还只是自我夸功,都是表彰自己,后来随着言语间摩擦越来越大,这自我夸功的同时,也开始捎带脚贬低一下别人,而挨损那个人自然也忍不下这口气,反唇相讥。

  如此一来二去,众人这火越拱越大,五年来积累的矛盾,瞬间汹涌喷发,所有人开始指着对方鼻子开喷。

  ………

  比如,负责修撰地理部分的撰修官,就自认他们要比修撰的风土人情部分的撰修官功劳高。

  说这些管着修撰风土人情的撰修官,只需要抄抄当地县志,再征集一下当地名人事迹,就算完事了。

  哪像他们,不但得绘制地图,研究地貌,分清山岭河流,历数城池野外,有时弄不清当地具体情况,甚至还得跑去实地考察勘验,辛劳奔波不说,有时运气不好赶上野外,还得风餐露宿,简直苦不堪言。

  两相对比之下,负责修撰风土人情的撰修官,凭什么同他们争功讨赏。

  修撰地理志的官员愤愤不平,怒斥不公,而修撰风土人情的官员当然不会认同对方这个说法,他们也跟着大倒一番苦水,诉说他们修撰风土人情时的种种不易。

  简而言之,论卖苦叫惨,他们也不是没有说头的………

  这还只是别类不同,还有众人负责修撰的地区之间也有不和。

  比如,负责京畿的看不上关外的,负责北方的看不上南方的,负责中原的看不上偏远的,负责内陆的看不上沿海的………

  种种情况不一,交错复杂。

  总之,一句话,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劳苦功高,将来皇上封赏嘉奖时,除了马晋等六位大人,自己得排在前面。

  ………

  上边说的这个情况,马晋虽没有一一得见,但根据这些日子在编撰馆的见闻,大致一猜,也差不多就把其中内情还原出来了。

  马晋不敢说他猜的百分百全中,但估计也八九不离十,真实情况绝对不会超出他的想象太远………

  这边厢,马晋认真的分析着此事的前因后果,祝虎在旁听着,也不免心生感慨:“我倒常跟我儿子说,读书人明理知事,却不想有时侯,他们也是一群俗人。”

  听了祝虎的话,马晋哈哈一乐,指了指自己的脑袋,笑道。

  “正因为他们读书多,所以想的也多,脑子的东西复杂至极,这无关于见识,而决定于心胸。

  方才在外面争吵的那些人中,你没看到卓子玉、荆良他们几个吧。

  知道为什么吗?因为这几个人是真正的君子,人家不在乎什么名利仕途,他们来修撰《地理志》不为皇上的封赏嘉奖,而是为了成就《大乾地理志》这部地理巨著,为世人乃至于后世留下一份真正的瑰宝。

  这几人才算是你所同你儿子说的真正的读书人,明理知事,心怀家国,不被功名利禄所累。”

  祝虎对马晋的话若有所悟,点了点头,憨声道:“我明白了,回去我就把您说的这些告诉我儿子,让他日后也成为这样的读书人。”

  “可别。”

  马晋失笑,摆了摆手:“这样的读书人可不是好做的,我倒宁愿你儿子是个俗人,过得自在,你也日后也省心。”

  刚才马晋的那番话祝虎有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sywwx.com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